來源:齊魯網作者:我來說說複製鏈接2014-09-21 08:43:09 [提要]把垃圾做成建築材料、給垃圾清運車安上GPS定位,在鄉村文明行動中,昌邑市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多管齊下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無縫隙的“大環衛”格局。
  齊魯網9月2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報道,把垃圾做成建築材料、給垃圾清運車安上GPS定位,在鄉村文明行動中,昌邑市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多管齊下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無縫隙的“大環衛”格局。
  每天下午,濰坊金絲達公司的大門口都會格外熱鬧,一輛輛垃圾運輸車排著隊進入廠區,在一片歐式風格的粉紅小樓里,上演的是一場垃圾變資源的魔術。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田:“人們都說城市垃圾是一個礦藏,但是沒有體現出來,我們通過這幾年自主研發出一套技術,利用機械自動分選,分別利用,這樣真正能夠體現出垃圾就是一種礦藏。”
  劉國田說的自主技術,就是金絲達公司投資上億元建設的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這個項目通過磁選、分選和厭氧分解等技術,把昌邑城鄉每天產生的300噸垃圾轉化成了沼氣、肥料、再生原油、建築材料等產品。
  為金絲達公司提供資源的,是成立已經三年的昌邑市康潔環衛工程有限公司。這個由當地五家民營保潔中心合併組成的環衛公司,由市環衛局直接管理,承擔這全市的城區道路保潔、垃圾清運工作。康潔公司的智慧環衛平臺管理著市區內20000多個垃圾桶。
  昌邑市環境衛生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言讀:“我們全市的兩萬五千個垃圾桶都配備了電子標簽,對垃圾清運車都配備了掃描儀,這個車到了垃圾清運地點就會對那個垃圾桶,它的清運時間、它的地點進行掃描,傳到調度中心。”
  智能化管理系統保證了垃圾日產日清,與此同時,昌邑還與全市10個鎮街區駐地和近700個行政村全部簽訂了托管協議,把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作為 “一把手”工程來嚴格考核。昌邑市柳疃鎮劉家莊村村民徐學秀:“以前有雜草、有土,不行。現在好多了,生活也好了,環境也好了,各方面都好了!”
  昌邑市市長呂珊珊稱,下一步,要抓住521項環衛服務標準,已經國家標準委驗收,昌邑模式在全國推廣的契機,提升智慧化水平、產業化水平、資源化利用水平,把所有的垃圾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加大技術裝備推廣的力度,做大昌邑環衛品牌。  (原標題:昌邑創新模式提升技術 “智慧化”打造環衛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63piflq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