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地:廣安市鄰水縣
  尋訪對象:鄰水縣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黃明科
  最美理由:6年半來,他把救助對象當親人,即使身患肝癌晚期,也念念不忘救助對象和救助工作。
  □袁呂 本報記者 陳君
  最美追問
  什麼讓身患重病的他放不下?
  “邱靖啊,今天接了幾個,送回去了幾個啊?黨牟感冒好點沒有?”7月18日,鄰水縣中醫院,躺在病床上的黃明科又給同事邱靖打電話,虛弱的聲音里透露出滿滿的牽掛。“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已多次大吐血。之前上午輸液,下午回單位上班,現在全天都得在醫院接受保守治療。”黃明科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最初走得動時,黃明科下午就“溜”回救助管理站。現在走不動了,就每天堅持打兩個電話,詢問救助站的工作,“特別是收養的那些孤兒,最讓他放心不下”。
  2008年初,原本不在組織考察對象里的黃明科毅然接下鄰水縣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這份被旁人稱為“工資低、條件差、工作累”的苦差事。“把他們當親人就不會覺得苦和累!”可黃明科走馬上任後才發現,現實的困難遠超乎想象。
  每天,黃明科有做不完的事情。接收其他救助管理站送來或本縣城管、巡警等送來的救助人員,及時將其信息發到網上並尋找家屬。他還是兼職駕駛員,有時一天駕駛上百公里,忙於接人送人。“救助工作不是一站送一站就完事,必須乾到實處,讓救助者真正感受到社會溫暖。”黃明科說。
  2011年,巡警送來一名20來歲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孩。經過幾天的調查打聽和排查,黃明科瞭解到女孩家住鄰水縣高灘鎮。聯繫上女孩的父母,誰知他們並不願接女兒回家。經過反覆思量,黃明科向上級彙報情況後,將女孩送到廣安治病。不久後,女孩病情得以控制,黃明科再次將她送回父母的身邊,一家團聚。“盡可能讓救助對象成為有用之人。”黃明科經常和同事們探討更完善的救助方法:精神異常的,幫助治病;有心理疾病的,找來心理醫生;需要接受教育的,送去學校;好逸惡勞的,就加強教育。在他的帶領下,救助站成了救助對象溫暖的家。
  去年12月,正在救助路上的黃明科突然倒下,被診斷出肝癌晚期。手術後,他不聽醫生叮囑與家人勸阻,“瞞著”、“躲著”他們繼續乾。“我很清楚,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做救助工作。”黃明科說。
  記者手記
  在黃明科身上,我們看到了令人動容的朴素情懷,看到了讓人感動的無悔堅守。雖然身患重症,他依然牽掛著自己的工作,牽掛著那些需要他幫助的困難群體,把一腔真情傾註到素不相識的救助對象身上。他把群眾當親人看,把崗位當家來建,把工作當事業乾,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原標題:黃明科:救助路上的“老黃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63piflq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